国产精品VIDEOS麻豆,精品 在线 视频 亚洲,免费的夜夜欢爱夜夜爽视频,欧美 国产 亚洲视频

特鋼破產進入倒計時

作者:鋼結構網    
時間:2009-12-23 10:00:38 [收藏]

    本報訊被譽為“西南一切工業之母”的重慶特殊鋼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工業史

    上馳騁70年后,宣布即將破產。昨日,重慶市政府消息稱,特鋼集團破產領導小

    組已于月初正式成立。

      6月22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紙公告,宣布重慶特鋼歷史使命的終

    結。

      這份破產受理公告,被醒目地張貼在特鋼管理大樓門口。公告稱:根據債務

    人重慶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申請,已于2005年6月22日立案受理該廠申

    請破產一案。
    這份公告還要求,在案件審理期間,其法定代表人辦理移交手續前,應負責保管

    本企業財產、賬冊、文書、資料和印章等,在破產程序終結前,不得擅離職守。

      7月8日,重慶市政府公布《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成立重慶特殊鋼(集

    團)有限責任公司破產領導小組的通知》,領導小組于7月4日正式成立,由常務

    副市長黃奇帆任組長,市國資委、經委一把手任副組長。

      特鋼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進行破產的資產清算,還無法確定破產的

    最后時間。不過,據他介紹,該廠工商銀行附近的幾棟大樓已經作為抵債資產被

    凍結。公司一旦宣布破產后,整個廠區地塊可能由市內一資產管理公司接手,而

    特鋼將搬遷到長壽區的工業園區內。目前,距離重慶特鋼廠區2公里的附近地塊正

    在全面開發房地產,當地基準地價(不含出讓金20萬元/畝)為60萬元/畝。而重

    慶特鋼所擁有的土地總面積有5.4平方公里,折合56700畝土地,以市價估計,這

    些土地全部轉讓的話將獲得34億元左右的資金。拯救特鋼政策扶持,人才扶持,

    資金扶持,但扶持8年后

      誰都無法拯救特鋼

      在1997年特鋼出現巨額虧損之后,國家為挽救這個瀕臨倒閉的特大型國企,

    連續兩次采取重大措施,希望重樹特鋼。但最終也沒從“死神”手中,將特鋼拉

    回來。

      最早一次,始于1997年特鋼巨額虧損暴露之后。1998年3月3日,當時的冶金

    部部長劉淇親自點將,任命原邯鋼副總經理蘇兆貴出任特鋼總經理、邯鋼副總經

    濟師秦海出任黨委書記。

      與此同時,重慶市加快了推進特鋼與重鋼集團兼并重組的步伐。2000年元月1

    0日,重鋼正式兼并特鋼,成立重鋼集團特殊鋼有限公司。重鋼集團董事長唐民偉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形容此次兼并:“是一個虧損2.37億的企業,兼并另外一

    個虧損3.59億的企業,這是病人背死人。”實際上,當時特鋼總債務達39億,總

    資產則僅34億,其資產負債率是134%,早該破產。

      不過,這兩次的拯救行動,并沒有換來特鋼的興盛,而在政策要求下的兼并

    也沒有維持多久。2003年,重鋼集團與特鋼解除關系,特鋼只由重鋼集團托管。

    而由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推動的救助特鋼行動,最終以重鋼的退出而終結。特鋼

    則再次陷入停產狀況,將其設備及廠房租賃給重鋼集團下屬的東華特殊鋼有限公

    司使用,自身則無奈地走上破產的道路。

      一個本該破產的企業,能延續6年的生命。從其發展的歷程看,國家政策及資

    金的支持可以說極為罕見。實際上,在此過程中,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兩次大的

    拯救行動外,還有多次銀行及地方政府的資金注入。就在邯鄲鋼鐵領導層入駐特

    鋼的同時,重慶市政府還擠出了1.4億元資金,幫其啟動生產。

      但這一切都付諸東流,企業領導層的管理、經營思路等方面的問題,以及企

    業本身龐大的人員負擔,很快將這些有利因素消耗掉了。

      據介紹,由于熱衷于新上項目而忽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老廠區的項目改造

    也干脆放棄了。同時,企業的管理及運行成本居高不下,財務管理混亂,使這個

    本來就負擔沉重的企業雪上加霜。據悉,1997年,該公司的管理費高達1.22億元

    ,占了銷售收入的31.65%,而當時全國其他10家特鋼的平均管理費不過銷售收入

    的5.07%。

      一位在特鋼工作了17年的老員工介紹,企業設備陳舊,而引進的設備則用不

    上。據悉,特鋼當時花了2億多元引進的一臺鍛軋機,只軋了3萬多噸鋼就報廢了

    ,而從德國引進的液壓剪則幾乎沒有用。

      內部管理混亂,產品質量嚴重下滑,競爭力減弱。據悉,在90年代左右,特

    鋼產品在周邊市場的占有率達70%以上的分額,而到了1997年年底,下降到30%。

    這位老員工說:“那幾年,特鋼不重合同、不守信用、不按時交貨,在用戶中是

    出了名的。”

      這一系列問題,把一個“工業之母”迅速帶入永不翻身的“地獄”,而國家

    的政策、資金顯然只能治標,而并非治本。因此,我們說,一個政策救不了一個

    企業,要救就只能靠自己練“內功”,或許特鋼的遭遇可以給我們很多教訓。

      (記者 周尚斗)特鋼興與衰輝煌時埋下失敗的伏筆

      走過沙濱路,繞過磁器口,抵達特鋼大門口時,清晰入目的是那塊早已斑駁

    的廠牌。牌上,那“特”字殘缺不全。穿過廠門,一條大道直通廠部大樓,不時

    有載客的長安車從身邊駛過。“這那能和以前相比。”在廠里干了17年的一老員

    工有些傷感:繁華時一萬多人上下班,道路上車水馬龍。

      管理大樓內,除了負責接待員工和清算的工作人員外,所有的辦公設備全部

    搬走,空蕩蕩的大樓一片衰敗的景象……“西南一切工業之母”正在成為過去。

      特鋼始建于1934年4月1日,翻開這70年的經歷,會發現它以1985年為界,分

    為明顯的兩個時期。在此之前,基本處于平穩階段,到1985年底,其固定資產達2

    .8億,固定資產凈值為1.7億。

      但從1986年到1999年的14年中,特鋼的經歷卻跌宕起伏――從輝煌到慘淡經

    營,直至深陷泥潭。

      1993年,特鋼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候,國家統計局1995年初公布的消息,特

    鋼連續6年成為中國最大500家工業企業之一,排名120位,跨入國家大型一類企業

    行列。

      但特鋼出現巨額虧損的轉折點,恰恰就在這個鼎盛時期。據廠里一位當時曾

    經參與特鋼新項目的退休干部介紹,從1992年開始,公司的管理者熱衷于上新項

    目。他們計劃在井口搞異地改造,項目投資28億元,預測回收期8年。但在1996年

    后,鋼材市場逆轉,加上國家明確規定對各種經營性投資實行資本金制度。以至

    新區項目被批準時,特鋼不僅不能兌現項目資本金,還為這個項目潛虧10多億元



      到1997年特鋼已非常困難。據悉,截止當年底,公司累計虧損15.79億元,當

    年就虧5億多元。而此前,特鋼的1.8萬職工卻一直被告之企業是盈利的。到1999

    年6月,該公司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當時,累計虧損達17億元,另有潛虧5.5億元

    ,實際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143%。

      此時,重慶特鋼已經是一個事實上的破產企業。

    本報訊被譽為“西南一切工業之母”的重慶特殊鋼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工業史

    上馳騁70年后,宣布即將破產。昨日,重慶市政府消息稱,特鋼集團破產領導小

    組已于月初正式成立。

      6月22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紙公告,宣布重慶特鋼歷史使命的終

    結。

      這份破產受理公告,被醒目地張貼在特鋼管理大樓門口。公告稱:根據債務

    人重慶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申請,已于2005年6月22日立案受理該廠申

    請破產一案。
    這份公告還要求,在案件審理期間,其法定代表人辦理移交手續前,應負責保管

    本企業財產、賬冊、文書、資料和印章等,在破產程序終結前,不得擅離職守。

      7月8日,重慶市政府公布《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成立重慶特殊鋼(集

    團)有限責任公司破產領導小組的通知》,領導小組于7月4日正式成立,由常務

    副市長黃奇帆任組長,市國資委、經委一把手任副組長。

      特鋼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進行破產的資產清算,還無法確定破產的

    最后時間。不過,據他介紹,該廠工商銀行附近的幾棟大樓已經作為抵債資產被

    凍結。公司一旦宣布破產后,整個廠區地塊可能由市內一資產管理公司接手,而

    特鋼將搬遷到長壽區的工業園區內。目前,距離重慶特鋼廠區2公里的附近地塊正

    在全面開發房地產,當地基準地價(不含出讓金20萬元/畝)為60萬元/畝。而重

    慶特鋼所擁有的土地總面積有5.4平方公里,折合56700畝土地,以市價估計,這

    些土地全部轉讓的話將獲得34億元左右的資金。拯救特鋼政策扶持,人才扶持,

    資金扶持,但扶持8年后

      誰都無法拯救特鋼

      在1997年特鋼出現巨額虧損之后,國家為挽救這個瀕臨倒閉的特大型國企,

    連續兩次采取重大措施,希望重樹特鋼。但最終也沒從“死神”手中,將特鋼拉

    回來。

      最早一次,始于1997年特鋼巨額虧損暴露之后。1998年3月3日,當時的冶金

    部部長劉淇親自點將,任命原邯鋼副總經理蘇兆貴出任特鋼總經理、邯鋼副總經

    濟師秦海出任黨委書記。

      與此同時,重慶市加快了推進特鋼與重鋼集團兼并重組的步伐。2000年元月1

    0日,重鋼正式兼并特鋼,成立重鋼集團特殊鋼有限公司。重鋼集團董事長唐民偉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形容此次兼并:“是一個虧損2.37億的企業,兼并另外一

    個虧損3.59億的企業,這是病人背死人。”實際上,當時特鋼總債務達39億,總

    資產則僅34億,其資產負債率是134%,早該破產。

      不過,這兩次的拯救行動,并沒有換來特鋼的興盛,而在政策要求下的兼并

    也沒有維持多久。2003年,重鋼集團與特鋼解除關系,特鋼只由重鋼集團托管。

    而由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推動的救助特鋼行動,最終以重鋼的退出而終結。特鋼

    則再次陷入停產狀況,將其設備及廠房租賃給重鋼集團下屬的東華特殊鋼有限公

    司使用,自身則無奈地走上破產的道路。

      一個本該破產的企業,能延續6年的生命。從其發展的歷程看,國家政策及資

    金的支持可以說極為罕見。實際上,在此過程中,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兩次大的

    拯救行動外,還有多次銀行及地方政府的資金注入。就在邯鄲鋼鐵領導層入駐特

    鋼的同時,重慶市政府還擠出了1.4億元資金,幫其啟動生產。

      但這一切都付諸東流,企業領導層的管理、經營思路等方面的問題,以及企

    業本身龐大的人員負擔,很快將這些有利因素消耗掉了。

      據介紹,由于熱衷于新上項目而忽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老廠區的項目改造

    也干脆放棄了。同時,企業的管理及運行成本居高不下,財務管理混亂,使這個

    本來就負擔沉重的企業雪上加霜。據悉,1997年,該公司的管理費高達1.22億元

    ,占了銷售收入的31.65%,而當時全國其他10家特鋼的平均管理費不過銷售收入

    的5.07%。

      一位在特鋼工作了17年的老員工介紹,企業設備陳舊,而引進的設備則用不

    上。據悉,特鋼當時花了2億多元引進的一臺鍛軋機,只軋了3萬多噸鋼就報廢了

    ,而從德國引進的液壓剪則幾乎沒有用。

      內部管理混亂,產品質量嚴重下滑,競爭力減弱。據悉,在90年代左右,特

    鋼產品在周邊市場的占有率達70%以上的分額,而到了1997年年底,下降到30%。

    這位老員工說:“那幾年,特鋼不重合同、不守信用、不按時交貨,在用戶中是

    出了名的。”

      這一系列問題,把一個“工業之母”迅速帶入永不翻身的“地獄”,而國家

    的政策、資金顯然只能治標,而并非治本。因此,我們說,一個政策救不了一個

    企業,要救就只能靠自己練“內功”,或許特鋼的遭遇可以給我們很多教訓。

      (記者 周尚斗)特鋼興與衰輝煌時埋下失敗的伏筆

      走過沙濱路,繞過磁器口,抵達特鋼大門口時,清晰入目的是那塊早已斑駁

    的廠牌。牌上,那“特”字殘缺不全。穿過廠門,一條大道直通廠部大樓,不時

    有載客的長安車從身邊駛過。“這那能和以前相比。”在廠里干了17年的一老員

    工有些傷感:繁華時一萬多人上下班,道路上車水馬龍。

      管理大樓內,除了負責接待員工和清算的工作人員外,所有的辦公設備全部

    搬走,空蕩蕩的大樓一片衰敗的景象……“西南一切工業之母”正在成為過去。

      特鋼始建于1934年4月1日,翻開這70年的經歷,會發現它以1985年為界,分

    為明顯的兩個時期。在此之前,基本處于平穩階段,到1985年底,其固定資產達2

    .8億,固定資產凈值為1.7億。

      但從1986年到1999年的14年中,特鋼的經歷卻跌宕起伏――從輝煌到慘淡經

    營,直至深陷泥潭。

      1993年,特鋼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候,國家統計局1995年初公布的消息,特

    鋼連續6年成為中國最大500家工業企業之一,排名120位,跨入國家大型一類企業

    行列。

      但特鋼出現巨額虧損的轉折點,恰恰就在這個鼎盛時期。據廠里一位當時曾

    經參與特鋼新項目的退休干部介紹,從1992年開始,公司的管理者熱衷于上新項

    目。他們計劃在井口搞異地改造,項目投資28億元,預測回收期8年。但在1996年

    后,鋼材市場逆轉,加上國家明確規定對各種經營性投資實行資本金制度。以至

    新區項目被批準時,特鋼不僅不能兌現項目資本金,還為這個項目潛虧10多億元



      到1997年特鋼已非常困難。據悉,截止當年底,公司累計虧損15.79億元,當

    年就虧5億多元。而此前,特鋼的1.8萬職工卻一直被告之企業是盈利的。到1999

    年6月,該公司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當時,累計虧損達17億元,另有潛虧5.5億元

    ,實際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143%。

      此時,重慶特鋼已經是一個事實上的破產企業。

    本報訊被譽為“西南一切工業之母”的重慶特殊鋼集團有限公司,在中國工業史

    上馳騁70年后,宣布即將破產。昨日,重慶市政府消息稱,特鋼集團破產領導小

    組已于月初正式成立。

      6月22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紙公告,宣布重慶特鋼歷史使命的終

    結。

      這份破產受理公告,被醒目地張貼在特鋼管理大樓門口。公告稱:根據債務

    人重慶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申請,已于2005年6月22日立案受理該廠申

    請破產一案。
    這份公告還要求,在案件審理期間,其法定代表人辦理移交手續前,應負責保管

    本企業財產、賬冊、文書、資料和印章等,在破產程序終結前,不得擅離職守。

      7月8日,重慶市政府公布《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成立重慶特殊鋼(集

    團)有限責任公司破產領導小組的通知》,領導小組于7月4日正式成立,由常務

    副市長黃奇帆任組長,市國資委、經委一把手任副組長。

      特鋼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進行破產的資產清算,還無法確定破產的

    最后時間。不過,據他介紹,該廠工商銀行附近的幾棟大樓已經作為抵債資產被

    凍結。公司一旦宣布破產后,整個廠區地塊可能由市內一資產管理公司接手,而

    特鋼將搬遷到長壽區的工業園區內。目前,距離重慶特鋼廠區2公里的附近地塊正

    在全面開發房地產,當地基準地價(不含出讓金20萬元/畝)為60萬元/畝。而重

    慶特鋼所擁有的土地總面積有5.4平方公里,折合56700畝土地,以市價估計,這

    些土地全部轉讓的話將獲得34億元左右的資金。拯救特鋼政策扶持,人才扶持,

    資金扶持,但扶持8年后

      誰都無法拯救特鋼

      在1997年特鋼出現巨額虧損之后,國家為挽救這個瀕臨倒閉的特大型國企,

    連續兩次采取重大措施,希望重樹特鋼。但最終也沒從“死神”手中,將特鋼拉

    回來。

      最早一次,始于1997年特鋼巨額虧損暴露之后。1998年3月3日,當時的冶金

    部部長劉淇親自點將,任命原邯鋼副總經理蘇兆貴出任特鋼總經理、邯鋼副總經

    濟師秦海出任黨委書記。

      與此同時,重慶市加快了推進特鋼與重鋼集團兼并重組的步伐。2000年元月1

    0日,重鋼正式兼并特鋼,成立重鋼集團特殊鋼有限公司。重鋼集團董事長唐民偉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形容此次兼并:“是一個虧損2.37億的企業,兼并另外一

    個虧損3.59億的企業,這是病人背死人。”實際上,當時特鋼總債務達39億,總

    資產則僅34億,其資產負債率是134%,早該破產。

      不過,這兩次的拯救行動,并沒有換來特鋼的興盛,而在政策要求下的兼并

    也沒有維持多久。2003年,重鋼集團與特鋼解除關系,特鋼只由重鋼集團托管。

    而由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推動的救助特鋼行動,最終以重鋼的退出而終結。特鋼

    則再次陷入停產狀況,將其設備及廠房租賃給重鋼集團下屬的東華特殊鋼有限公

    司使用,自身則無奈地走上破產的道路。

      一個本該破產的企業,能延續6年的生命。從其發展的歷程看,國家政策及資

    金的支持可以說極為罕見。實際上,在此過程中,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兩次大的

    拯救行動外,還有多次銀行及地方政府的資金注入。就在邯鄲鋼鐵領導層入駐特

    鋼的同時,重慶市政府還擠出了1.4億元資金,幫其啟動生產。

      但這一切都付諸東流,企業領導層的管理、經營思路等方面的問題,以及企

    業本身龐大的人員負擔,很快將這些有利因素消耗掉了。

      據介紹,由于熱衷于新上項目而忽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老廠區的項目改造

    也干脆放棄了。同時,企業的管理及運行成本居高不下,財務管理混亂,使這個

    本來就負擔沉重的企業雪上加霜。據悉,1997年,該公司的管理費高達1.22億元

    ,占了銷售收入的31.65%,而當時全國其他10家特鋼的平均管理費不過銷售收入

    的5.07%。

      一位在特鋼工作了17年的老員工介紹,企業設備陳舊,而引進的設備則用不

    上。據悉,特鋼當時花了2億多元引進的一臺鍛軋機,只軋了3萬多噸鋼就報廢了

    ,而從德國引進的液壓剪則幾乎沒有用。

      內部管理混亂,產品質量嚴重下滑,競爭力減弱。據悉,在90年代左右,特

    鋼產品在周邊市場的占有率達70%以上的分額,而到了1997年年底,下降到30%。

    這位老員工說:“那幾年,特鋼不重合同、不守信用、不按時交貨,在用戶中是

    出了名的。”

      這一系列問題,把一個“工業之母”迅速帶入永不翻身的“地獄”,而國家

    的政策、資金顯然只能治標,而并非治本。因此,我們說,一個政策救不了一個

    企業,要救就只能靠自己練“內功”,或許特鋼的遭遇可以給我們很多教訓。

      (記者 周尚斗)特鋼興與衰輝煌時埋下失敗的伏筆

      走過沙濱路,繞過磁器口,抵達特鋼大門口時,清晰入目的是那塊早已斑駁

    的廠牌。牌上,那“特”字殘缺不全。穿過廠門,一條大道直通廠部大樓,不時

    有載客的長安車從身邊駛過。“這那能和以前相比。”在廠里干了17年的一老員

    工有些傷感:繁華時一萬多人上下班,道路上車水馬龍。

      管理大樓內,除了負責接待員工和清算的工作人員外,所有的辦公設備全部

    搬走,空蕩蕩的大樓一片衰敗的景象……“西南一切工業之母”正在成為過去。

      特鋼始建于1934年4月1日,翻開這70年的經歷,會發現它以1985年為界,分

    為明顯的兩個時期。在此之前,基本處于平穩階段,到1985年底,其固定資產達2

    .8億,固定資產凈值為1.7億。

      但從1986年到1999年的14年中,特鋼的經歷卻跌宕起伏――從輝煌到慘淡經

    營,直至深陷泥潭。

      1993年,特鋼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候,國家統計局1995年初公布的消息,特

    鋼連續6年成為中國最大500家工業企業之一,排名120位,跨入國家大型一類企業

    行列。

      但特鋼出現巨額虧損的轉折點,恰恰就在這個鼎盛時期。據廠里一位當時曾

    經參與特鋼新項目的退休干部介紹,從1992年開始,公司的管理者熱衷于上新項

    目。他們計劃在井口搞異地改造,項目投資28億元,預測回收期8年。但在1996年

    后,鋼材市場逆轉,加上國家明確規定對各種經營性投資實行資本金制度。以至

    新區項目被批準時,特鋼不僅不能兌現項目資本金,還為這個項目潛虧10多億元



      到1997年特鋼已非常困難。據悉,截止當年底,公司累計虧損15.79億元,當

    年就虧5億多元。而此前,特鋼的1.8萬職工卻一直被告之企業是盈利的。到1999

    年6月,該公司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當時,累計虧損達17億元,另有潛虧5.5億元

    ,實際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143%。

      此時,重慶特鋼已經是一個事實上的破產企業。
    來源:重慶晚報
    下載附件:
  • 點擊下載

  • "歡迎大家轉摘!轉載須注明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網(metal168.com)謝謝合作!"

相關文章:

文章標題
建筑鋼結構網--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分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