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香港6月2日電 香港機場管理局2日公布香港國際機場未來20年發展藍圖,其中建議斥資862億港元興建第三條跑道,以提升機場容量,滿足至2030年甚或以后的航空交通需求。
機管局當日就香港國際機場的未來發展大綱公布了兩個方案,其一是建議興建第三條跑道及相關的客運大樓、飛行區及停機坪設施,上述設施啟用后,預計每年處理的飛機起降量可多達62萬架次,并可滿足至2030年的預測航空交通需求。屆時每年的客運需求量預計約9700萬人次,貨運需求量約890萬噸。
實施這一方案,預計到2030年可把機場相關的直接職位由2008年的6.2萬個增至14.1萬個;至2061年,方案可帶來經濟凈現值共9120億港元(以2009年價格計算)。
另一方案是維持現有雙跑道系統,并提升客運大樓及停機坪設施以提高機場的容量,預計總成本為234億港元。若采用這一方案,機場每年可處理飛機起降量達42萬架次,客運量達7400萬人次,貨運量達600萬噸。至2030年,機場相關的直接職位增至10.1萬個,該方案可帶來經濟凈現值共4320億港元(按2009年價格計算)。
按去年價格計算,這個方案的總成本預計約234億港元,并預計僅能滿足中期的預測航空交通需求,機場的跑道容量于2020年前后達至飽和。
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發布會上表示,機場的發展不止關乎機場本身,也支撐著香港的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機場于2020年面臨飽和,為此需盡快就機場未來發展路向作決定,以免對香港長遠競爭力造成影響。
國泰航空行政總裁史樂山日前在悉尼發表演說時表示,香港國際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不但對國泰及航空業非常重要,對香港的長遠穩定及經濟持續發展更不可或缺,這有助于維持本地長遠競爭力,鞏固香港的國際運輸、貿易、金融及物流樞紐地位。
1998年啟用的香港國際機場曾多次被推選為“全球最佳機場”,去年的總客貨運量均創出新紀錄,分別達5090萬人次和410萬噸。
有關方面于當日起就機場發展方案展開為期3個月的公眾咨詢。(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