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橋規劃為六塔七孔單索面斜拉橋
朝陽大橋橋址位于現有跨江大橋南昌大橋、生米大橋之間,東與朝陽新城的朝陽洲大道相接,西與紅角洲地區的前湖大道相連。跨越贛江范圍內長1560米,分為引橋和主橋兩部分。其中,主橋長720米,橋寬38.5米,為六塔七孔單索面斜拉橋結構,拉索間距為6米。
據悉,大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主橋、引橋、東西互通立交、橋梁景觀、附屬工程及橋頭堡、觀景平臺、大橋管理用房等。大橋主梁梁高4.5米,采用單箱多室形式,頂板之上通行機動車,邊箱用于人和非機動車通行。即主橋橋面為機動車通道,而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道在橋面下方的箱涵兩側,類似于南昌大橋。
根據規劃方案,朝陽大橋主橋主跨采用六塔七孔單索面斜拉橋方案。其中,主塔采取篆書“合”的造型,寓意“齊心合力的激情,天人合一的境界,兩岸城區珠聯璧合的勝景”。主橋采用塔梁固結、塔墩分離的支撐形式,塔和墩為混凝土材質,塔高35米。工程施工總工期為28個月。
貫通兩大新城推動南昌城區向南拓展
據南昌市規劃部門相關人員介紹,即將開建的朝陽大橋工程為南昌“十橫十縱”干線性道路九洲大道快速路,跨越贛江的交通聯系通道。是連接朝陽新城和紅谷灘新區紅角洲片區最直接、最快速的通道。
近5年來,紅角洲片區成了南昌“一江兩岸”城市格局中昌北城區的熱點片區,其“水城”特色與高檔居住區、高校園區、文化商業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使其成為目前南昌市開發九龍湖片區的“橋頭堡”。而朝陽新城作為南昌昌南城區核心老城與象湖新城板塊間的中間城區,因其肩負逐步轉移核心老城優質資源的使命,成為目前昌南城區開發的熱點板塊。
南昌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朝陽大橋的建設,對南昌推進“一江兩岸”規劃的實施,進一步加快朝陽新城、紅角洲地區的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緩解跨江通道的交通壓力,均有重大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