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北跨發展戰略,完善北跨發展規劃體系;研究制定北跨政策,重點推進黃河公鐵大橋、濟南化工產業園、鵲山龍湖、商河溫泉國際、濟陽崔寨等北跨發展項目建設。
濟南黃河公鐵兩用大橋已經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的批復,這座大橋也是石濟高鐵專線的配套。記者從濟南市發改委獲悉,該橋北岸位于大橋鎮,南岸位于付家莊。目前選址雖已確定,但是具體開工時間還要等待鐵道部的消息,以爭取和石濟鐵路線同步施工。 記者 陳晶 孫? 實習生 王付娟
現狀
10橋跨黃河無一不收費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目前,省城北跨黃河的公路鐵路大橋和浮橋一共10座,無論選擇哪條途徑跨過黃河,都需要交納過橋費。而這個收費問題,也正是“北跨”的瓶頸之一。
這10座橋分別為:
黃河一橋——濟南黃河大橋,位于104國道即濟南二環東路北延與黃河交接處。1982年7月建成通車。
黃河二橋——京福黃河大橋,位于濟南市西郊大楊莊附近,京福高速與黃河交接處。1999年7月通車。
黃河三橋——青銀黃河大橋,位于青銀高速繞城大北環段與黃河交接處,濟陽崔寨與遙墻鎮之間。2008年12月通車。
黃河四橋——濟陽黃河大橋,位于濟陽縣城區正南方,321省道胡家岸浮橋附近。2008年月通車。
黃河五橋——建邦黃河大橋,位于二環西路新徐浮橋附近。2010年12月通車。
濟齊浮橋:連接槐蔭區吳家堡鎮西張村和齊河縣祝阿鎮北關村。
西外環浮橋:建于2001年6月,連接天橋區桑梓店鎮丁口村和藥山辦事處新徐村。
濼口浮橋:建于1988年5月,連接天橋區濼口辦事處鵲山西村和東房臺。
東郊浮橋:建于2001年8月,連接歷城區華山鎮劉姑店村和濟陽縣崔寨鄉徐家莊村。
東城浮橋:建于2003年7月,連接歷城區秦家道口護灘和濟陽縣大柳店。
建議
政府或企業回購掃平收費障礙
雖然無論是市民還是媒體,一直在倡導大橋免費方便兩岸群眾,但效果卻不明顯,特別是作為連接濟南市區和黃河北地區最主要通道的濟南黃河大橋,始終采取“堅持收費不動搖”的政策。這也使很多想去黃河北地區居住或投資的市民只能望橋興嘆,“你說誰愿意回家還得過個收費站啊,經濟原因不說,關鍵是心理上難以接受。”
而如何解決黃河大橋收費問題,也一直是天橋區政府頭疼的問題。 天橋區委書記畢筱奇告訴記者,解決黃河大橋收費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政府出資進行回購,“可以由市政府和區政府聯合出資進行回購,也可以由準備去黃河北地區發展的企業出資回購,政府再為這些企業出臺優惠政策彌補損失。”
畢筱奇同時建議,推動黃河大橋免費,可以首先對懸掛濟南市號牌的車輛免費,這可以將北跨造成的阻礙降到最小。
辟謠
天橋商河濟陽先免費?交通局稱不太可能
黃河一直像攔在南北兩岸居民之間的一道天塹,南北兩岸之所以差距如此大,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黃河大橋收費問題。昨日,不少歷城、歷下的市民看到一些消息后給記者打來電話,他們不約而同咨詢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從今年5月1日開始,天橋區、濟陽縣、商河縣三地七座以下車輛經過黃河公路大橋時,是否有望不再收取過橋費?他們認為若只有天橋區、濟陽縣、商河縣三地不收費的話,這對其他區的市民有點不公平。
為此,記者致電濟南市交通局,有關工作人員告知記者他們并沒有得到有關此類消息的通知。“只有三地的車不收費?這不太可能?,F在車牌都打亂了,看不出來到底是哪的車,這不好界定。‘黃河大橋停止收費’此前都是建議或者議案,現在能確定的是這件事已經正式提上日程。但是,具體能不能成功、什么時候實施,都還是未知數。”
據了解,為此事,省、市有關部門以及山東高速正在努力接洽中,具體事宜并不確定。
北跨努力
黃河北土地爭取“農變工”
“北跨”這個名詞,給了黃河兩岸市民無限希望,那么該怎樣吸引投資者開發黃河北區域呢?又該怎樣留住他們呢?記者采訪了解到,天橋區政府將轉換黃河北區域土地性質,同時采取措施掃平交通障礙,保證北跨的快速進行。
據了解,僅僅是天橋區在黃河以北就轄兩個鄉鎮,面積187平方公里,8.8萬人口,再加上北面的濟陽縣和商河縣,這些區域地勢平坦,水源豐富,無論是地理環境還是自然環境都是發展現代工業和旅游業的好地方。而2003年省委省政府確定實施北跨戰略,也給黃河以北的村民帶來了發展的新希望,然而由于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北跨的進度卻一直不是很快。
很多市民看來,北跨就是簡單的將黃河以北的鄉鎮納入到城市規劃中來。但是天橋區區委書記畢筱奇卻不這么看,“要北跨,就不能簡單地進行大餅式的移民發展,而是要依托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帶動黃河北經濟的整體發展,使黃河北的鄉鎮自然融入到城市中來。”
黃河北要招商引資,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土地廣闊、資源豐富,但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由于黃河以北一直以農業為主,大部分土地都是農業用地,如果想建設企業,必須將農業用地改造成建筑用地,這也給天橋區的招商引資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目前我們已經和相關政府部門合作,對黃河北地區土地進行規劃和調整,爭取盡可能的多爭取一些建筑和工業用地,為產業北跨做好準備。”(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