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IDEOS麻豆,精品 在线 视频 亚洲,免费的夜夜欢爱夜夜爽视频,欧美 国产 亚洲视频

鋼結構產業終結草莽時代 強者為王格局漸趨明朗

作者:中國證券報記者 周浙玲 李景朝    
時間:2012-06-18 15:25:24 [收藏]
車行過104國道,形形色色的鋼結構企業的廣告牌飛速向身后駛去,一個,兩個,三個——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心里默默數著,腦中浮現的是星空下水立方的魔幻景象。
    關鍵詞:鋼結構 產業 終結

    車行過104國道,形形色色的鋼結構企業的廣告牌飛速向身后駛去,一個,兩個,三個——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心里默默數著,腦中浮現的是星空下水立方的魔幻景象。

    就在一個月前,安徽富煌鋼構股份有限公司首發股票申請獲通過,鋼結構行業自2010年起一年一家公司上市的事實,標志著該行業經過8年復合增速超過12%的增長,已經進入了“收獲期”。

    伴隨行業發展階段的轉變,企業生存環境和行業競爭態勢也將發生改變——要么獲得更大的成功,要么被淘汰。如同火紅的鋼水,從熾烈的高溫到逐漸冷卻,結構卻堅定成型——當前的國內鋼結構市場也緩慢而堅定地由“亢奮”、“模糊”走向“冷靜”、“清晰”,充分競爭叢林法則下強者為王的產業格局漸趨明朗。

    叢林法則

    “(行業內)大家都知道各個環節的成本是多少,利潤在哪里,競爭幾乎是透明的。”曾經的高中體育老師,如今一家小型鋼結構廠的老板小張這樣總結企業的生存狀態。

    小張是三年前“被轉行”的。當父母“勒令”他從學校辭職、進入鋼結構行業時,他對這個行業聞所未聞。小張后來才知道,其實經商數十年的父母當時對鋼結構也是知之甚少。但兩老知道兩件事:第一,國家正在支持這個行業;第二,3公里外的村子出了一個做鋼結構的億萬富翁。

    小張并不是唯一一個在可以預見的發展前景和賺錢效應吸引下進入這個行業的人。據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姚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供的數據,目前行業內企業已逾萬家,比較有影響力的逾150家,但大多數是小張們投資數百萬或千萬創辦的中小型企業。

    “這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精工鋼構600496)董秘沈月華坦言,目前國內鋼結構市場上還沒有一家企業處于壟斷地位,即使是龍頭企業,其市場占有率也僅為1%-2%。

    充分競爭注定是激烈的,激烈競爭的背后是企業為了生存所做的各種努力,比如成本管理、技術改進,甚至是“價格戰”。但是,對那些“只帶著錢”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來說,努力的空間已經非常小,因為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國內鋼結構行業已經不再是“草莽時代”。

    小張對于這種時代變遷深有體會,他將其解讀成兩個方面:

    首先是利潤空間透明化。即市場需求方清楚地知道市場供給方的利潤點,使得行業平均利潤率從原來的40%-50%下降至15%以下,而沒有資質的企業,除了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外,還需要扣除掛靠費、各種各樣的“打點費”,利潤率更低。

    其次,日益規范的市場留給中小企業嘗試、喘息的機會少了。以前的市場需求雖然不如現在旺盛,但競爭對手少,小企業只要敢闖,成長壯大的機會很多;現在市場需求方對供給方資質、技術、市場信譽等各個方面都有要求,中小企業拿工程的難度越來越大,拿到工程以后也不能出任何決策失誤,因為“數以千計的競爭對手在虎視眈眈地盯著”。

    小張描述的中小企業之間的“戰場”固然“硝煙彌漫”,但真正決定國內鋼結構市場發展動向的是大型企業(年產10萬噸以上)圍繞規模擴張、附加值提升和區域布局展開的競爭。

    規模競爭是大企業競爭的第一態勢。鋼結構運輸嚴格受地域半徑限制,企業銷售擴張必須有生產基地保障,在區域市場內,當地企業通過擴張規模迅速占領新增的市場容量,可以有效防止外來企業進入。這種通過擴張規模抵御競爭的有效性在偏遠市場更加明顯。

    大企業間的交鋒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場。按照產品用途和應用領域不同,目前鋼結構行業可以分為設備鋼結構、建筑重鋼結構、建筑輕鋼結構、橋梁鋼結構和空間鋼結構五大子行業。其中,設備鋼結構、橋梁鋼結構和空間鋼結構由于技術要求高、工藝難度大,具有較高的準入壁壘,因而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大企業在這三個子行業中的競爭,并不在于獲得“準入資格”,而是要如何適應不斷升級的市場需求。因為這三個子行業也是鋼結構行業中技術升級換代最快、客戶個性化需求最多的子行業。

    伴隨規模競爭和技術挑戰的還有區域布局搶點。目前規模較大的鋼結構企業大多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武漢等發達地區。隨著國家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投資建設逐步加大,為鋼結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于是,在東部沿海區域具備競爭優勢的鋼結構巨頭們紛紛布局中南、西南、西北市場。一位業內人士半開玩笑式地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如果將各個大型鋼結構企業的區域布局意向圖一一重合,你會發現每個企業的最終目標都是布局全國。當然,還有很多企業將眼光放到了海外市場,比如鴻路鋼構002541)、精工鋼構、光正鋼構002524)。
     

     

     

    制勝秘訣

    進入鋼結構行業一年后,小張才發現當時父母告訴他的那個財富故事實在有些誤導人,“商曉波(鴻路鋼構董事長,小張聽到的財富故事的主角)的成功其實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可那個故事一聽,讓人以為是他尋到了一個寶藏。”

    鴻路鋼構董秘何的明將小張眼里的“天時地利人和”解讀為獨特的經營模式。鴻路鋼構創業時,安徽鋼結構市場剛剛起步,整個行業處于“亢奮”又“模糊”的狀態,“亢奮”是因為整個行業供不應求、利潤空間大、發展前景好;而“模糊”是因為行業處于發展早期,各子行業的發展趨勢并不明朗。在充分認識到“亢奮”、“模糊”這兩個行業現狀后,鴻路鋼構果斷選擇了自己的定位:鋼結構制造商。

    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定位。正是因為鴻路鋼構偏向于制造商的特征,使其不存在工程承接對鋼結構產品生產的導向問題,從而得以不斷擴充產品系列,實現規模經濟。根據公開材料,相比精工鋼構、杭蕭鋼構600477)等鋼結構工程承包商,鴻路鋼構的產品線的確更加豐富,產品幾乎涵蓋鋼結構的所有應用領域。這就使得鴻路鋼構可以充分受益鋼結構整體行業的景氣。同時,盡管鋼結構建筑投資與國民經濟宏觀政策及投資政策高度關聯,但由于公司產品應用領域廣,各應用領域的市場周期變化不一致,大大增強了公司抵御市場周期性風險的能力。

    在“亢奮”又“模糊”的時代,企業想要成長壯大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做全產品線以享受行業整體景氣,如鴻路鋼構,要么選擇其中一個子行業做精,做全產業鏈,如精工鋼構。但后者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即戰略判斷不能失誤。

    回顧歷史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看清這個風險。時間退回到十年前,杭蕭鋼構是國內鋼結構行業毫無疑問的龍頭企業,根據用鋼量等情況大致估算,公司在建筑鋼結構行業的市場占有率約為4%,而當時的精工鋼構只是一個中等規模的企業,兩者實力根本不在一個競爭級別內;三年后,杭蕭鋼構成為國內鋼結構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同年,精工鋼構成功借殼;2005年,精工鋼構產量和新增合同金額趕超杭蕭鋼構。導致這個結局的是一個選擇:2000年,杭蕭鋼構轉做鋼結構住宅化,而精工鋼構則看到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潛力,從設計、制造到安裝集中力量做全產業鏈。沈月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當時,在廣州、深圳兩地,精工鋼構每年光大型項目收入就有10來個億”,而杭蕭鋼構傾力打造的鋼結構住宅產業化至今都沒有成熟。

    如今,國內鋼結構市場正在由“亢奮”“模糊”走向“冷靜”“清晰”,而伴隨著市場成熟壯大,一大批企業在正確的發展戰略指引下走向成功。

    高處不勝寒。當規模、資金實力相差無幾時,只有在管理模式上勝出的企業才能保證持續成功。沈月華和何的明一致認為,鋼結構行業是個管理出效益的行業。

    管理出效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讓“需求多、變化快”的客戶滿意;二是應收賬款管理好壞直接決定企業盈利能力;三是要有一套成熟的成本控制管理辦法。沈月華感慨道:“貌似簡單的管理道理,真正實施起來好難。”據了解,精工鋼構將成本管理的責任分給各個項目經理,對每個環節進行成本考核,并進行激勵,效果十分顯著。

    未來鋼結構巨頭們對“技術優勢”的理解也需要更新。一位鋼結構行業機械類高級工程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由于鋼結構大多為個性化較強的定制產品,鋼結構行業的專利其實都是應用型的,沒有絕對性的技術壁壘。而真正的技術優勢不僅是一個使產品符合客戶需求、適合現實安裝環境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使產品無法被別人模仿但適合標準化推廣的問題,最終還需要實現成本控制。

    守護明天

    誰都不會懷疑鋼結構行業的明天。

    與傳統的磚混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相比,鋼結構具有自重輕、強度高、抗震性能好等特點,又適于工業化生產,是一種節能環保、能循環使用的綠色建筑結構。在高層建筑、大型工廠、大跨度空間結構住宅建筑中,鋼結構的優勢更加明顯。因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鋼結構行業發展。從城市化與消費升級、產業升級與轉移兩大行業長期發展的驅動因素來看,鋼結構行業面臨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國鋼結構行業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鋼結構使用量還很低,發展差距仍然很大。據了解,2008年,我國鋼結構產量為2180萬噸,占粗鋼產量的4.38%,而發達國家的鋼結構產量占粗鋼的比例基本都在10%以上,建筑鋼結構占建筑總用鋼量比例已達30%以上,尤其美國和日本的建筑鋼結構占建筑總用鋼量比重分別達到65%和50%。巨大的差距正說明我國鋼結構建筑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鋼結構自身優勢和國家政策支持推動下,國內鋼結構市場不斷成熟壯大。據中國鋼結構協會提供的數據,2004-2010年我國鋼結構產量復合增速高達12%;2015年預計鋼結構產量將在2010年2600萬噸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5000萬噸到6500萬噸。

    何的明對中國鋼結構協會的這個預測進行了解讀,他認為目標的實現必須基于一個前提,即國家政策對鋼結構行業重視,并進一步支持。

    首先,國家需要出臺具體的、可操作的產業政策,將支持政策落到實處,如對鋼結構制造、安裝企業進行稅收減免、優惠,為鋼結構企業技術研發提供資金支持,加大對鋼結構專業人才的支持力度等,真正調動行業各個環節的積極性。

    其次,國家需要對鋼結構行業進行標準化,尤其是生產工藝的標準化。沈月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國內鋼結構行業的配件還不能互用,這會制約行業發展。由于企業之間不能配套協調生產的話,每個企業都被迫擴張產能,企業必須大而全;而在國外,很多中小企業專門定位于給大企業做配套,“競爭層次分明,共享行業紅利”。(中國證券報)

    下載附件:
  • 點擊下載

  • "歡迎大家轉摘!轉載須注明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網(metal168.com)謝謝合作!"


文章標題
建筑鋼結構網--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分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