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為期5天的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京交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閉幕。據組委會所發布的消息,第三屆京交會吸引了來自全球117個國家和地區的2524家企業參展,累計參會人數15.3萬人次,達成簽約項目236個。
除往屆較受關注的文化、教育、環保等產業外,服務業中正在興起的養老產業成為今年京交會的熱點之一。在“京交會·首屆國際養老服務產業推介會”上,首個獲得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籌備批準的組織——中國養老健康國際聯盟首次亮相并啟動成立,該組織正計劃建立民營銀行、公益基金、國際投資基金,通過金融上的創新用于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
地產項目搭建服務平臺
當天,幾家大會推介的地產項目都受到參會者熱捧。其中,上海天地健康城項目是本屆推介會的重點介紹項目,天地控股總裁張華綱在做完項目介紹后立即被醫療服務企業代表緊緊圍住索要聯絡方式。張華綱在其演講中介紹了天地健康城的基本運營模式和理念,其“養老產業的重點在于服務環節”、“房地產為養老服務業搭建平臺”等言論也受到在座嘉賓的廣泛認可。
對于目前的“養老地產熱”現象,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副會長兼老年住區委員會執行主任朱中一也認為,養老地產項目中,養老服務比通常的房地產項目本身更重要。他認為:“養老地產與普通商品房開發銷售最大的不同是,入住的老人主要不是來購買或租賃住房,而是來購買養老服務,所以老年住區地址的選擇、養老環境的營造和開發建設后的運營管理與服務尤為重要。”
當前,由于養老地產項目與普通住宅小區對商品房的開發銷售不同,再加上小區配套有醫療保健、休閑娛樂和運營管理等用房與一系列養老服務,所以回報低、回款慢、經營難成了養老地產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朱中一建議,作為房地產開發企業,要深刻理解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方針的內涵,了解我國90%-95%左右的老人還是偏重于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如果房企選擇進入養老產業,除靠房地產項目搭建基本的養老產業平臺外,還要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的養老服務體系。開發企業要在認真研究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規劃的基礎上,積極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際親情住宅。
產業聚合成趨勢
國務院《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的官方數據顯示,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增至2.21億人,占總人口比重將增加到16%。
在此背景下,朱中一認為,養老產業作為“專門或主要為老年人生產、經營商品或提供勞務服務的行業”具有產業鏈長、內涵豐富的基本特征。因此,也有業內專家在推介會上首次提出“養老產業化”的概念,并建議行業應盡快實現打造觀念、意識、地產、規劃設計、人才隊伍、服務運營、老年用品等一條龍的產業鏈,并呼吁從國家層面進行協調。
據了解,本屆京交會“國際醫療健康服務板塊”共計收到7個國家的12家國際醫療機構和組織以及國內7個省市的21家國內醫療機構和組織報名參展。包括養老服務機構、養老信息技術、優秀管理運營機構、智能化養老建設方案在內的一系列展示成為展會熱點,產業融合趨勢更加明顯。
會上成立的中國養老健康國際聯盟是由20多家養老健康服務、金融資本、實業集團等企業和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共同發起創建的國際性聯盟組織,未來,聯盟核心成員計劃將由國內外專家和科研機構以及大型企業集團、房地產開發集團、大型綜合金融機構組成。該聯盟聯席主席、愛晚生命科學基金理事長吳振鈞透露,聯盟將吸納匯集國際資源、資訊、資本,以金融和公益為紐帶,逐步建立起立足于中國的國際養老健康產業公益交流與產融互動平臺。(童亦弟 北京報道)
下載附件:
"歡迎大家轉摘!轉載須注明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
鋼結構網(metal168.com)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