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陽潮汕機場,這座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450萬人次、服務3萬多平方公里粵東大地的新機場已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正進入最終的調試階段,為新舊機場轉場作準備工作。
而在此背后是粵東趁勢起飛的大好開局。借力新機場等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粵東地區的經濟脈絡正日益通暢,人財物力資源的流轉不斷加速,一輪新的發展契機近在眼前。
揭陽潮汕機場是省重點工程,該項目于1992年底由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1999年3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立項;2007年9月獲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
機場選址于揭陽市揭東縣登崗鎮與?臺鎮交界處,位于潮汕三市中心,距離三市市區各20公里左右,服務半徑為總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的粵東地區,輻射閩南部分地區。機場的設計目標年為2020年,飛行區按4E級標準規劃,本期按4D級標準,滿足B767型飛機的起降要求。航站樓設計面積5.5萬平方米,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450萬人次的使用要求;新建一條2800米跑道,21個停機位的站坪。
本期機場總用地面積占地5081.7畝(含場外125畝),總投資40.64億元,其中,機場工程33.53億元、空管工程2.05億元、南航基地工程4.31億元、供油工程0.75億元。
雖然是一路緊跟揭陽潮汕機場的建設過程,但當記者再次來到現場時,仍然是被眼前的場景所震驚。寬闊的機場大道已連通市區與機場之間,乘車直上機場高架,穩穩停在3樓出發大廳前,眼前的機場儼然可以開通運營,就連場外的停車場也已建好。
“山水”機場深具潮汕味
隨著航站樓整體建設的成型,“山水機場”的英姿也已呈現無疑。潮汕機場航站樓總體造型猶如飛行器,具有向前的動感;而正立面造型則融合了潮汕民居聚的輪廓特征,體現山與海的環境意象。
“揭陽潮汕機場是國內首個使用多曲面型鋼結構航站樓的機場,可以說吸收了北京的T3航站樓等工程的優點,僅使用了4000噸左右的鋼材,進一步節約了成本。”潮汕機場建設工程指揮部(以下簡稱“潮汕指揮部”)鋼結構專業工程師張永平,“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設計大大提升了建筑美學水準,令我們的揭陽潮汕機場獨具特色。”
“干線”機場留足發展空間
盡管工期緊張,但是整個機場建設依然扎實有序,并極富前瞻性。眾所周知,潮汕機場整個場區內地質條件之復雜,堪稱機場建設史上少見。“為了嚴格保證工程質量,我們于2008年5月先修建了一段500米×500米的試驗段,使用塑料排水板、沙樁、水泥攪拌樁等多種手段進行堆壓排水試驗。”潮汕指揮部工程部副部長謝鎮南向記者表示,“在摸索到了控制沉降的有效方法后,我們這才開始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揭陽潮汕機場更在多個設計中為將來的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潮汕指揮部機電部部長廖劍濤接舉例,“很多的小機場沒有‘地面空調’這一設計,但揭陽潮汕機場并沒有將其遺漏。”所謂“地面空調”是指安裝在登機橋上的連接地面電源的空調系統,可幫助航班在停靠后,停止使用機載輔助動力裝置,減少廢氣排放、節約能源。“這一設計正是從其‘干線機場’的長期定位著手的,為以后的長效運營打下了基礎。”
“人性”機場強調服務第一
“雖然整個航站樓已經在11月10日完成了行業驗收,但是大家的工作并沒有停。在11月5日的首次試運行當中,我們從實際運營的角度出發又對整個機場進行了一次‘人性化’完善。”機場指揮部指揮長楊磊向記者介紹道。例如,眼前的39個值機柜臺,原來是用兩個色塊分別標示國內和國際柜臺,后來在試運行中,有人指出區分度不夠,“于是我們馬上就在值機柜臺上直接拉起了橫幅,注明國內、國際柜臺分區,令人一目了然。”
而負責著整個航站樓裝修的廣東省裝飾有限公司負責人江汛也介紹道:“我們從旅客舒適度的角度考慮,降低了安檢口柜臺的高度。不僅如此,就連機場內的盲道都做了完善,把盲道上的凹凸設計精細化為一個一個釘子敲進去,增強了防滑效果,希望滿足各類旅客的需求。”
立體交通網助粵東騰飛
按照整體規劃,航站樓設計面積為5.5萬平方米的揭陽潮汕機場,將在2020年迎來45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這足以與當年的‘老白云機場’平齊了。”聽聞這組數據后,一位民航專家如此慨嘆。根據市場預測,潮汕機場在投產2年后,旅客吞吐量有望快速攀升到300萬人次以上,貨郵吞吐量可望超過2萬噸,比目前的汕頭機場增長約70%和100%。
而這也僅僅是一個開始,一位當地政策人士介紹道,距離揭陽潮汕機場直線距離僅僅8公里的地方就是潮州的沙溪鎮,廈深高鐵的潮汕中心站也正在緊張建設中。機場和高鐵樞紐的匯聚效應將成為趨勢:“別看現在從汕頭到揭陽還要1個小時,從潮州過來也還需要40分鐘,這都是因為兩邊的高速公路網絡尚未完善。我相信將來,機場的落戶也必將帶動高速公路網絡的進一步完善。”
隨著廈深高鐵、阜鷹汕鐵路以及粵東城際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的不斷完善,一個多層次的社會經濟生活圈已將漸漸走進粵東大地。屆時,粵東地區內部互通將僅需1個小時,粵東地區到珠三角、閩南三角等經濟區的距離也將縮短到2小時。
“這對于粵東經濟下一步的發展可謂正當其時。”廣東省委黨校副校長、廣東行政學院院長陳鴻宇向記者表示,“近年來,潮汕地區的產業積聚加速,其發展勢頭直追珠三角,不斷頻密的商務和物流需求將隨著交通網絡的構建轉化為下一步經濟發展的動力。”
深挖潛力推區域深度統籌合作
而在產業高度集群化發展的今天,機場、高鐵的落地不僅能夠盤活當地發展的存量,更能為當地經濟引入“源頭活水”。誠如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去年12月視察粵東地區時所強調的那樣,各地“十二五”規劃的制訂要充分體現中央關于“十二五”規劃的主題、主線,認真分析當前形勢,反復吃透本地實際,抓住影響長遠的突出問題,創造性地制訂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規劃。
以揭陽潮汕機場為代表的粵東綜合交通網絡的構建無疑是當地最應該充分挖掘的新資源。據悉,圍繞潮汕機場,一個集人流、物流、資金流、商貿流于一體的空港經濟區,也正在同步規劃之中。“正在規劃中的潮汕空港經濟區及周邊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規模預計達500億元以上,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陸續投資建設,將成為粵東地區要素集聚的‘洼地’。”一位區域經濟專家向記者表示,“這種‘借力發力’的發展思路已經出現雛形,粵東經濟的發展將注入一股新的動力。”
“要想做好海陸空交通資源的大整合,那么整個粵東地區的整合就將一定要走入一個更深的層次。”陳鴻宇向記者表示,“空港、海港和鐵路經濟都是多層次的。就以空港經濟來說吧,涵蓋了飛機修造裝配、空港物流產業,甚至外圍的空港高端裝備制造業等。面對如此良好的資源,揭陽、潮州、汕頭等地必須進行更深入的統籌合作,才能真正將蛋糕做大,實現共贏。”(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