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鋼結構總裁研修班
張老師咨詢電話:
010-58934899 18513418642

一、 綠色產業 遵道而為--綠色建筑與鋼結構產業的社會與經濟價值
1.0 版城鎮化的利弊
利:我國的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3年年底的53.7%,使我國的GDP名列世界第二。
弊: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人口不完全城鎮化:按照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達53.7%,而享受均等公共服務的城市戶籍人口僅達35%。
土地過度城市化:過去30多年城市人口增長1倍,建成區面積增加了接近4倍。
城市發展失序:大量人口向行政級別高的中心城市聚集,中等城市發展相對緩慢,小城市功能不完善,小城鎮比較分散。
城市病”是指人口過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城市病”表現為
• 上學難
• 看病難
• 住房難
• 交通難
地球資源日益枯竭
《地球生命力報告2012》摘要:全球生物多樣性在1970年到2008年間下降了28%,熱帶地區下降了60%。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自1966年以來翻了一番,我們正在使用相當于1.5個地球的資源來維持我們的生活。到2030年,我們將需要兩個地球來滿足我們每年的需求。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 環境污染,尤其是霧霾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 鋼結構建筑作為綠色、節能、環保建筑的代表,具有循環再利用、可工業化生產等優點,與國家倡導生態文明建設十分吻合。
• 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鋼結構必將在城鎮化建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 鋼結構企業要良性競爭,不能走其他行業惡性競爭的老路。
• 積極主動地推進轉型發展,加快鋼結構住宅產業化進程尤為重要。
新型城鎮化: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新型城鎮化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鋼結構--綠色建筑的重要代表
• 目前,我國每年要產生3000萬—3600萬噸的城鎮住宅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數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左右。
• 被譽為“綠色建筑”的鋼結構住宅,其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率非常高,是一項“綠色產業”。
鋼結構--綠色建筑的重要代表
• 鋼結構建筑不僅考慮工程的承載能力,而且還考慮生態的承載能力。
• “輕、快、好、省”四大優異特性,彰顯出其綠色建筑的特征。
• 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
• 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目標
• 工業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的生產方式
• 可以構建循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體系。
鋼結構--綠色建筑的重要代表
• 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技術標準
• 促進傳統建筑產業的轉型升級
• 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內貫穿“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科學發展理念
• 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 創建一種既不會使資源枯竭,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各種資源能循環使用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綠色建筑模式。
使命擔當
• 未來房地產業發展不能建立在大量的資源能源投入和廉價的勞動力基礎上,而是要以整體技術進步和產業化帶動產業持續發展,由傳統的建造業轉為先進的制造業,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 住宅產業化已肩負起房地產業轉型的歷史使命。
• 鋼結構企業應當抓住發展機遇,擔當起歷史的使命。
價值提升
• 提升行業價值,抓住發展機遇,才能擔當使命。
• 讓社會認識到鋼結構行業所具備的綠色、工業化、科技含量高等屬性和特點,提升鋼結構行業在廣大客戶、消費者心中的價值。
• 保護好鋼結構行業共同的價值,共同助推行業向更好的方向前進,這是所有鋼結構企業共同的使命。
被動房的機遇
• “被動房”是建筑節能理念和各種技術產品的集大成者,通過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使采暖消耗的一次能源不超過15千瓦·小時/平米的房屋。如此低的能耗標準,是通過高隔熱隔音、密封性強的建筑外墻和可再生能源得以實現。
集成房屋的機遇
• 集成房屋由結構系統、地面系統、樓面系統、墻面系統、屋面系統組成,每個系統由數個單元模塊組成,單元模塊在工廠制造完成,房屋現場由單元模塊裝配完成。
• 集成房屋可拆裝、可移動,不破壞土地。實現了千百年來房屋的“不動產”屬性到“動產”屬性的轉變,實現了千百年來“房地產”的房產和”地產“的完全分離。
• 集成房屋的現場工期,是傳統建筑模式的10%-30%。集成房屋的質量更加精細,實現了傳統建筑模式厘米級誤差到工廠化制造毫米級的誤差的轉變。
綠色建筑的機遇
•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摘自《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 50378)
生態城鎮建設機遇
• 生態城鎮從廣義上講,是建立在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更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的新的文化觀,是按照生態學原則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的新型社會關系,是有效的利用環境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 狹義的講,就是按照生態學原理進行城鎮設計,建立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聚居環境。
綠色建筑價值鏈機遇
• 價值鏈的概念由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首次提出(1985年),他認為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
• 鋼結構如何整合相關價值鏈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文為:張平教授在“北京大學EMBA鋼結構總裁研修班”一屆一期中的授課內容--《贏在綠色建筑模式 勝在生態城鎮系統》中的第一部分,鋼結構總裁研修班聯系方式,張老師電話:18611359045,QQ:77251500
張老師咨詢電話:
010-58934899 1851341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