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IDEOS麻豆,精品 在线 视频 亚洲,免费的夜夜欢爱夜夜爽视频,欧美 国产 亚洲视频

鋼結構分會的成立鋼結構行業信息化研究要著力解決的三大發展課題

作者:建筑鋼結構網    
時間:2013-09-12 14:29:38 [收藏]
今天參會的都是鋼結構領軍企業的主要領導,可以說是中國鋼結構企業的骨干力量。借這個機會,我重點講一下鋼結構行業信息化推進和研究的方向問題。
    關鍵詞:鋼結構 分會 成立

    鋼結構分會的成立鋼結構行業信息化研究要著力解決的三大發展課題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 姚兵

    根據錄音資料整理

     

    今天參會的大都是我們鋼結構行業領軍企業的主要領導,也可以說是中國鋼結構發展的骨干力量。借這個機會,我重點講一下鋼結構行業信息化推進和研究的方向性問題。在新的信息時代,企業和我們的專家、學者都必須緊跟時代的潮流,利用信息技術和手段,加強對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了解和學習,掌握最先進、最前沿的技術,是提升整個鋼結構行業發展水平的基礎。對鋼結構企業、鋼結構的設計、研究機構來說,信息化應用技術的研究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我們知道,當前鋼結構行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發展階段,是挑戰,也是一個發展的機遇期。為什么這么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理念已經彰顯,十八大的報告中有一句話:“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也是實現“新四化”同步協調發展的前提。對鋼結構行業來說,面對新的挑戰,加強信息化技術的研究與運用,是實現行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要求。

    在信息時代,鋼結構行業信息化研究的立足點、關鍵點在哪里,我認為應放在對整個行業發展水平的分析研究上。放眼世界鋼結構工程領域,掌握日新月異最新技術,借助現代信息手段,服務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信息化已經涵蓋我們企業設計、生產、管理各個環節、各個領域,推動信息化技術的研究,鋼結構分會的成立要切實提高鋼結構技術、產品的水平和質量,著力解決三大發展性的課題。

    現在中國的新“四化”是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這是中國夢的新“四化”。新型工業化對我們而言就是新型建筑工業化,而新型建筑工業化突出體現的是鋼結構建筑。

    一、要著力研究鋼鐵產能過剩與建筑用鋼的政策

    進入2013年,國家實施“保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調控政策,突出解決資源的可承載的問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一些經濟過熱領域開始降溫,房地產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等下游產業的緊縮,鋼鐵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矛盾。截至今年上半年,在10大虧損上市公司中,鋼鐵類企業占據了5席,虧損金額高達173億元。在滬深兩市中已披露年報或業績預告、快報的29家鋼鐵企業中,業績出現虧損或預虧的達到11家,圍繞國家經濟運行特點和將要出臺的產業政策,是鋼結構行業信息化研究的重點。

    鋼鐵產能過剩的另一個表象就是需求不振,鋼材賣不出去,社會庫存增加。有關行業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鋼材社會庫存大幅上升,22個城市5大品種庫存達1556.5萬噸,創歷史新高,其中市場庫存1414.6萬噸,港口庫存141.9萬噸。大中型鋼廠的日子也不好過,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去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只有0.04%,出現了“史上少有的行業性虧損”。

    關于鋼鐵產能過剩,中國鋼鐵協會開過多次會議、發表了很多文章,討論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很多專家、經濟學家研究產能過剩的問題,而我不太同意他們的觀點,籠統的講鋼鐵產能過剩不能泛泛的去解讀,而應分行業解讀。

    鋼鐵產能過剩最重要的解決途徑就是建筑用鋼。我們講信息化,就是要掌握全球信息,在中國搞鋼結構也必須了解全世界的情況,不能妄自論大,也不能妄自菲薄。鋼鐵過剩要了解為什么過剩。從中國鋼鐵發展歷史來看,最早在大躍進時期全民煉鋼,提出十五年趕英超美,當時鋼鐵產量十分低,盡量節約用鋼。現在我們要鼓勵發展用鋼,中國是世界第一產鋼大國,中國產鋼第一卻用不出去,建筑用鋼是個大問題。在1996年左右,我是建設部總工程師,當時冶金部和建設部共同成立中國建筑用鋼領導小組,我作為小組副組長接觸了比較多的情況,和當時中國幾大鋼廠聯系非常密切。當時我們研究建筑用鋼,發達國家建筑用鋼占到了鋼鐵使用量的60%左右,而中國只占30%。建筑用鋼少了,就會導致鋼鐵過剩,最終出現鋼鐵業全行業虧損問題。

    上半年,受國務院領導委托,國家發改委牽頭,專門就產能過剩行業的解決方案,組織相關部委進行研究。委托給住建部的課題,要研究鋼鐵、水泥、玻璃等建材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的解決措施、辦法,這個解決辦法就是要處理好經濟穩增長和控制投資過熱的關系,兼顧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我們協會也根據住建部的要求,上報了《關于提高建筑用鋼比重、推廣鋼結構建筑體系的建議》。重點反映如何在節能減排和民生領域的科學用鋼、合理用鋼的建議,提高建筑用鋼的比重。

    1. 我國建筑用鋼比例較國外還有上升空間

    世界發達國家的建筑用鋼水平,一直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保持一種平穩的增長態勢。到上個世紀末,俄羅斯、美國、日本三個國家一直是世界上鋼產量居前三位的國家,而在上個世紀后期,我國鋼鐵生產和鋼結構建筑等方面屬于成長、發展階段,生產方式粗放,表現為產能無序擴張、產業集中度低、資源保障力弱、市場惡性競爭和環保壓力大等問題突出。到本世紀初,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經濟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就。從1996年我國鋼產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1998年我國鋼產量已達11434萬噸,而且每年增產5000-8000萬噸的水平遞增,到2008年,我國鋼產量一躍成為世界第一位。鋼產量的增長,為發展我國建筑鋼結構事業創造了極好的時機。但目前,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明顯差距。因此,為推動我國建筑鋼結構的發展和應用,我們急需了解國外建筑鋼結構應用和推廣的信息。從目前建筑用鋼比重來看,我們與俄羅斯、美國、日本相比較,我們還有很大潛力,只要我們的政策稍微傾斜一下。

    今天我們到唐山開會,一路走來,看到唐山大多還是鋼筋混凝土建筑,唐山是地震災區,應該大力發展鋼結構呀。中國是地震災害大國,災難一次次教育我們。在四川德陽,地震時,其它建筑都倒了,唯有一座鋼結構建筑挺立著,還成了災民避難所和抗震救災的指揮所,這是血的教訓、歷史的教訓。出于對空間結構和建筑抗震的需要,世界發達國家都十分注重鋼結構建筑的推廣和運用,歐美和亞太的一些國家保持在占30%左右,而美國和日本等工業化建筑水平較高的國家,該項指標均已超過40%,鋼結構用鋼量占到建筑用鋼產量的60%以上,鋼結構面積占到總建筑面積約40%以上。在我國,建筑用鋼總量約占全部鋼產量的15%左右,建筑用鋼主要領域是鋼結構用鋼、鋼筋混凝土用鋼筋、鋼絞線、鋼絲、門窗等,建筑鋼結構加工、制作所用的型材,約占到鋼材總產量的6%,應用領域比較單一。

    對鋼結構行業來說,加大對建筑用鋼政策的研究和推動,要把國家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目標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幾個領域的鋼結構需求量將會增加。如能源建設領域,火力電廠、核電廠廠房用鋼、風力發電等新增建筑用鋼;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領域的鋼結構量會有所增加,鐵路、公路橋梁采用鋼結構成為發展趨勢,跨海、跨江大橋的鋼結構用量也不少。還有機場、火車站的新建和擴建;地鐵和輕軌工程、城市立交橋、高架橋、環保工程、城市公共設施等都越來越多地采用鋼結構。基于綠色建筑和可循環利用的優勢,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市政建設總鋼材消耗量會明顯增加。

    就我國建筑用鋼的比例看,較國外還在很大上升空間,和發達國家相比較,如果我們建筑用鋼的比重再提高5%,以去年鋼產量7.56億噸來推算,建筑用鋼將增加3700萬噸,2012年的鋼鐵產量過剩部分幾乎相當,鋼鐵過剩問題就解決了。不同的產能過剩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研究鋼鐵產量過剩解決辦法,就應該出臺提高建筑用鋼比重的政策。

    2.加快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研究與推進

    國家提出的“十二五”期間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2015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比例達到20%的目標,為我們鋼結構建筑向民用住宅、民生工程領域提供了新舞臺。可以預測,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重新修編和發布實施,將對預制化、裝配化程度較高的鋼結構來說,是重大的利好消息,協會要組織科研力量,配合企業加快對鋼結構住宅體系和材料的研究,解決發展的“瓶頸”或“短板”,面向市場、用戶的需求,推出結構抗震、造價合理、功能完備、舒適美觀的住宅產品。鋼結構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平臺、信息手段和信息技術,推進鋼結構住宅的技術、材料和工藝的研發水平,整合行業資源,提高住宅的應用和推廣的水平。

    當前鋼結構住宅推進的瓶頸,主要是與結構配套的墻體板材研發生產滯后,產業化程度不高,造成鋼結構住宅價格相對偏高。還有市場宣傳的不夠、社會的認知度不高、傳統的居住觀念影響等問題,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如何利用現代信息平臺、網絡平臺普及和宣傳鋼結構住宅知識和優勢的任務。鋼結構住宅貫通房地產、冶金和制造業、新型建材和戰略物資儲備等產業,既可有效消化鋼鐵產能,又可通過城鎮化建設拉動內需,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據統計, 2012年鋼結構總產量5000余萬噸。每年我國新建房屋面積達20億平方米,如果采用鋼結構體系提升10%,就是2億平方米,可新增建筑用鋼2000萬噸左右,且材料可回收再利用,提高建筑抗震強度,減少建筑垃圾排放,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

    重視對鋼結構住宅產業鏈的聯盟合作。加強與科研機構和專家的合作,建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聯盟,依靠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注重鋼結構住宅品質,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和產品。所以,鋼結構住宅產業化課題研究要與政府主導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結合,要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發布實施相結合,要與正在制定的國家標準《工業建設評價標準》相結合,要與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工作相結合,要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通過這些方面尋找鋼結構住宅突破的方向,借力助推鋼結構住宅產業化在我國的健康發展。

    我們協會從去年就開展了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課題研究,這個報告是用我們專家們的智慧、企業家的智慧來完成的。要了解世界在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情況,向國家提出策政性建議,讓中央政府了解鋼結構的技術政策,需要行業提出想法,拿出可行的對策。鋼結構住宅的推廣要加快,水平要提高。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報告要響應國家的政策,鋼結構住宅產業化貫穿著房地產業、冶金業、制造業、新型建材業和戰略物資儲備等所有產業,它將帶動這些產業,影響這些產業,既可以消耗鋼鐵過剩的產能,又可以通過城鎮化拉動建設內需,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城市經濟的增長不能靠出賣土地,主產業要能為國民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

    二、要著力研究鋼結構工程標準規范的修訂與完善

    1.鋼結構工程標準規范的國際比較

    從發達國家的鋼結構技術規范、規程的發展過程看,也經歷了一個適用、細化和逐步完善的階段,對鋼結構工作的標準規范的研究,比我國起步的早,修訂完善工作及時,標準和規范的體系設計科學和全面,從當前世界各國的運用范圍和影響力上分析,應用比較廣泛的有美國標準、歐盟標準、日本標準和澳大利亞等標準體系,相互之間各有借鑒,各有側重,但基本上體現出“標準高、門類全、體系細、執行嚴”的特點。

    標準高。如美國的鋼結構工程的標準和規范,制定工作起步較早,與其技術先進相適應,標準、規范的條款內容嚴謹。1999年頒布的新規范還采用英制和國際單位制并用的做法,被一些國家部分或全部采用,影響較大。德國規范的特點是強調結構的穩定性、可靠性,精細度高,是歐美標準體系的主要依據之一。

    門類全。世界上最早對鋼結構工程規范和標準的國家有美國、英國、德國和前蘇聯,這些國家對鋼結構標準制定較為重視、實施的歷史悠久,經過二戰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技術和產品體系。這些國家強調鋼結構工程的產品類、技術類、工藝類的標準和規范研究,體系配套、相互銜接,鋼結構生產、施工的技術規程等門類齊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

    體系細。主要體現在對標準、規范的執行落實一絲不茍,嚴格程序化管理。對標準的執行和檢測、驗收,有著嚴格的制度保證,照科學的審查程序和取得認證資格的人員進行檢驗、實驗,如日本的抗震設計規范,政府管理部門的強制性十分嚴格,以建筑法的形式頒布實施,規范的通用性、標準化程度較高。

    執行嚴。突出科學嚴謹,在提升本國、本地區鋼結構工程水平的同時,同時具有貿易壁壘性質的法律約束力。如歐盟標準化協會制定和頒布一批技術和產品標準,對其28個成員國形成技術性保護,其發布的鋼結構設計規范和其他技術和產品的標準,相應制定了詳細的技術細則,維護本地企業和產品的高質量,對歐盟以外國家的產品流入形成一道技術障礙,以阻止外國產品對歐盟市場的滲透。

    2.加強我國鋼結構標準規范總體框架的研究

    我國鋼結構工程技術標準或產品規范,基本上借鑒原蘇聯標準和規范的基礎上沿用或修訂而來。從上世紀末以來,隨著我國與美國、日本等建筑技術交流和交往的增多,一批代表當今世界先進技術和建筑體系在我國的應用,鋼結構工程標準的制訂或修編進入密集期,這些年,國家部門和地方制訂發布的工程標準達5772項,其中國標671項,行業標準3017項,地方標準2084項,涉及鋼結構工程方面的國家、行業的標準、規范有100余項。

    我們要了解國際上發達國家在鋼結構標準方面的情況,科技標準規范是不分國界的,我們的鋼結構企業出國施工,必須盡快將該國的標準規范翻譯過來,為我所用。在中國的中外合資企業,像上海的川崎重工,就按照國外提供的技術標準進行產品生產、加工。我們的標準規范有幾個問題值得我們重視。

    一是標準不全,很多新的標準沒有制定出來。從標準分類來說,分為四類,一是國家標準,住建部承擔著建筑領域的國家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二是部門標準,如交通部門、鐵道運輸部負責制定頒布的工程標準;三是地方標準,在國家標準和部門標準指導下,省市也會修訂地方標準,如東北與海南的自然條件不同,工程標準必然有所不同;四是企業標準,所有鋼結構企業應該有自己的企業標準,如日本松下就有自己的企業標準。我國工程標準的制定和發布,由于部門和地方差異,還存在很多不足。

    二是標準制定缺乏協調。鋼結構標準的制定發布部門,就涉及交通部、鐵道部、住建部等,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相互不溝通、標準尺度不一,有的甚至母規程和子規程不相銜接。同樣的專業,不同的人起草也存在尺度、數據差異,標準不協調,相互不通用、關聯度不高等,這些問題的發生,與行業中存在的相互封閉、信息不暢有直接關系,影響了鋼結構發展和工程技術水平的提高。

    三是標準陳舊。標準的制定、修訂時間太長和標準體系缺乏整體、系統的設計。一些鋼結構類的工程或技術標準都已經頒布10年或更長的時間,如1996年發布執行的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至今已經17年,近期才列入修編的計劃。現在執行的很多標準都是15年前甚至更久前的標準,而美國的混凝土標準每3年修改一次。

    信息時代科技日新月異,我們制定鋼結構的標準要高,門類要全,執行要嚴,體系要新,這就是我們鋼結構分會要努力的地方。因為我們有跨行業的優勢,國內外專家的優勢,還有中國企業家們的優勢,由我們來制定標準更切合實際,鋼結構分會成立后要多制定標準,要積極向住建部標準定額司、標定所反映并取得支持。

    還有,隨著鋼結構的應用領域擴大,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推出,存在著一些技術標準不適用或不能覆蓋的問題。從一些標準、規程的實際應用上,標準出臺后,規范、規程缺項、滯后問題較多,存在材質標準與工程設計、施工規范規程銜接不上,已經與鋼結構工程的發展不相適應。目前,已經發布實施的涉及鋼結構工程的國家標準有:《鋼結構設計規范》、《鋼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建筑結構制圖標準》、《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等10余部,還有《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輕型鋼結構住宅技術規程》等一批相關的行業標準,基本涵蓋了建筑鋼結構的應用的需要,鋼結構的企業、專家學者要適應信息技術的運用,發現或提出標準的修改或完善的建議和意見,以推動建筑鋼結構的快速發展。

    標準不是一天制定全的,也不是一天能修改完的,可能需要很多年,但現在需要建立鋼結構工程所需標準的基本框架體系。鋼結構工程標準應該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技術標準,二是施工操作規程,三是管理規范,三者要形成相互對應、互相銜接的框架體系,體系要參照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標準制定后應該幾年組織修改一次,進行更新。希望幾年后我們鋼結構工程標準規范能達到門類齊全的程度。

    三、要著力研究鋼結構的技術創新與新技術推廣

    1.研究鋼結構技術創新

    鋼結構行業信息化研究,要圍繞鋼結構的技術創新與推廣,學習先進的技術、掌握最先進的技術,運用到生產、制作、安裝的過程中去,這是企業提高鋼結構發展水平的根本性措施。鋼結構相比較木結構、混凝土結構而言,隨著結構的新型化,其技術含量也會更高,因此需要我們在科技創新上做為努力,對新技術的研發和運用,網絡平臺和信息手段是我們縮短與世界距離的一條捷徑。

    我們要了解全世界大型鋼結構企業的技術優勢,雖然我們有最長的鋼結構大橋,最高的鋼結構建筑。可我們的鋼結構設計理念、設計水平,標準和規范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比較中找差距,在縮短差距中求得進步和發展。信息時代,新技術、新成果日新月異。要擴大鋼結構的應用領域,要看到我們和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無論是鋼結構建筑,還是鋼結構住宅,都面臨著不斷的技術創新和進步的問題。

    充分運用信息時代的技術和手段,重視對技術的積累和總結,這是鋼結構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這方面,我們的中建鋼構、江蘇滬寧鋼機、浙江的杭蕭、精工鋼構,都在鋼結構應用技術領域,都與高技術的軟件公司開展合作,注重工法、工藝的改善,信息就是生產力,信息就是影響力。要適應鋼結構未來發展趨勢,拓寬信息渠道、搶占信息先機,對于企業決策者來說,信息就是智慧、就是市場。

    搭建新技術的學習交流平臺,是協會和鋼結構分會要做的工作。今年,我們根據行業內一些企業的建議,鋼結構委員會組織部分鋼結構企業的董事長、總工程師到德國的一些鋼結構企業去學習和交流,研究歐盟鋼結構工程技術和產品的標準、規范的執行情況。組織國際交流和研討活動,是掌握當今最新鋼結構技術和運用的最現實途徑。

    所謂信息化,就是要對全世界鋼結構進行研究,我們向發達國家學習,是為趕超發達國家,不能閉門造車。在新的信息時代,要了解新技術信息,尤其是在今天知識經濟社會,技術成果過了一兩個月就有變化。1995年我到日本考察,當時他們拿著自稱不用膠卷的相機給我拍照,說這種產品兩個月后上市,當時都感覺很新奇,也就是今天的數碼相機。最初只有10萬象數,現在已經到2000萬象數以上。手機、儲存技術的發展更加明顯。鋼結構的施工技術也在快速發展,比如焊接技術就有很多變化。重慶彩虹橋當年就因為虛焊垮塌,造成重大傷亡。現在鋼結構也把中國傳統木結構的技術,也應用到鋼結構工程上,過去木結構不用釘子,而鋼結構也要求減少焊接,使整個結構非常牢固,現在鋼結構上也用到了許多卯、榫形式作為連接技術。

    2.加強鋼結構新技術推廣和示范的研究

    我曾到過前蘇聯建筑科學院學習,該院長給我講了一句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研究出技術成果之后,只圖頒發列寧勛章,而日本拿到技術成果的文章兩個月便推出了產品,而我們只得一枚勛章。所以我強調,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很重要。

    鋼結構作為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重點推廣的十大技術之一,鋼結構行業應瞄準世界最前沿、最先進的技術成果,加強技術攻關和成果的轉化,形成成熟的鋼結構生產、施工技術體系。科技示范工程具有行業的先導作用,要通過行業的技術示范工程,實現技術成果共享。通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解決鋼結構建筑設計優化問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

    我到建設部工作后,組織專家評選十大新技術推廣應用示范工程,科技需要轉化為生產力,新技術需要推廣,怎么才能讓人們去用新技術,去掌握新技術而不是守舊,讓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都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希望鋼結構分會在研究的基礎上,可否組織一些鋼結構十大新技術、或十大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的評選表彰,起到示范。

    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促進鋼結構技術水平提高,要研究、跟進政府出臺的相應的產業政策。今年,北京、要浙江、遼寧等一些省市陸續出臺了《關于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意見》,著力提高建筑業集成創新能力,形成以技術為主導,專業化、機械化施工水平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優勢的高效、節能、環保型產業,我們鋼結構行業要按照政府對建筑業轉型的要求,對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和配套技術進行系統的研究,解決新型工業化建筑體系中的技術性難題。

    我所講的三個問題,第一個是政策問題,建筑用鋼是政策問題。如何推廣建筑用鋼,鋼鐵企業能否為了長久利益而出讓短期利益等。第二個是標準問題,鋼結構分會要全力以赴的去研究制定標準制定,希望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能將標準完善。第三是技術創新,相比較而言,鋼結構是建筑領域中技術含量較高的,鋼結構不單是重鋼結構、輕鋼結構,還包括索膜結構、鋼砼混合結構、鋼木結構等。很多人對鋼結構并不了解,不知道鋼結構相對混凝土結構自重要輕許多,鋼結構也不是用鋼越多越好,用得越少越好,這涉及到鋼結構優化問題。所以技術問題,科學進步問題是很重要的。

    我對鋼結構分會有一個建議,希望再辦兩個獎項,一個是鋼結構技術推廣示范獎,二是行業發展合理化建議獎。我曾到德國一個建筑企業考察,該企業非常重視群眾合理化建議,每個月公布被采納的合理化建議。我們最早合理化建議獎是在鞍鋼,后來日本也學習了,我們也應該設立企業合理化建議大獎,我們要設立合理化建議大獎,包括管理、科技創新、行業文化三方面合理化大獎,使其能產生社會效應、經濟效應、環境效應,目的是群策群力促進我國鋼結構的發展。

    隨著國家大力推行建筑節能減排,實現綠色、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建筑工業化的轉型勢在必行。在新型城鎮化的拉動下,建筑用鋼的需求增大,鋼結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將凸顯其價值,先進的信息管理已經成為市場競爭制勝的法寶。從我們看到的情況也是如此,規模大、發展快、做的好的企業,都非常重視信息化建設。縱觀當今世界,信息化技術是鋼結構企業科研工作的加速器和資源庫,加強鋼結構行業的信息化研究,包括BIM技術的研究和運用,將給鋼結構行業的技術進步帶來一次革命性改變。

    之所以成立建筑鋼結構分會,是因為這個產業正在不斷壯大,希望鋼結構分會成立以后,不能守舊于過去的鋼結構委員會,要把工作做得更有成就,開展的各項活動更加品牌化,來凝聚鋼結構專家鋼結構企業家以及鋼結構的社會活動家,一起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創造鋼結構行業的美好未來。

    鋼結構的美好明天,也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實現鋼結構的進步,就是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在座的同志們應該身感自己責任重要,除了把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外,還要高度關注行業的發展。衷心感謝各位過去對我們鋼結構分會發展進步所起的作用,牢記你們的雙重身份,雙重責任,你們是企業家,將企業做好對行業有促進;你們又是鋼結構分會副會長,肩負著行業發展的重任。企業發展和行業發展是緊密相聯的,不了解世界,只局限于中國是絕對發展不好的,做為一家企業,不了解行業,也是會失去方向的。關注行業發展和關注本企業發展要有機結合,過去是感謝大家,今后是拜托大家,相信各位能在鋼結構發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出更大的貢獻。


     

     



    "歡迎大家轉摘!轉載須注明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網(metal168.com)謝謝合作!"


文章標題
建筑鋼結構網--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分會官方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无码, 亚洲视频日本有码中文,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亚洲日韩在线影院, 国产 网站在线观看播放